灿烂文化《寺庙》介绍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5日 浏览:3350 来源:

(1)宣化时恩寺大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化区鼓楼北街,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布瓦顶,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梁架采用九檩前后廊式结构。殿内彻上露明造,内外均施彩绘。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跴斗拱。殿前卷棚歇山式抱厦五间,无斗拱,大木小式做法,为清代增建。时恩寺大殿在整体造型上具有推山小、正脊短、坡度缓、出檐长、梁架粗壮、殿堂宽敞、造型庄重古朴等早期建筑特点,是明代建筑中宝贵的实物例证。

(2)怀安城昭化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怀安县怀安城镇西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初名永庆禅寺。后寺毁,明正统元年(1436年)在旧址修复,明英宗赐名“昭化寺”。该寺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38米,占地3648平方米,汉式寺庙“伽蓝七堂”式布局。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后殿,又称三大士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布瓦悬山顶。大雄宝殿,居三殿之中,为寺内主体建筑。殿内东西两壁绘有大型水陆画,内容涉及佛、道、儒三教诸神,及人间帝、后、百官、三教九流等,画面共47组,面积93平方米。该壁画人物比例匀称,线条流畅秀丽,虚实有度,画风可见“吴带当风”的艺术渊流。是研究明代佛教信仰及民间崇拜内涵、壁画艺术流派及其传承轨迹不可多得的宝贵标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河北省现存明代壁画中的珍品。

(3)蔚县释迦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县城南关外,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而得名。该寺是蔚州古城内历史最久的寺庙之一。始建年代不详,据《蔚州志》记载,元代为庵,明洪武年间改庵为寺。释迦寺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及东西禅房,占地4950平方米。天王殿,单檐布瓦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在后檐两山各加二柱挑出翼角与中殿相呼应。卧佛殿,单檐硬山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两山各加二柱挑出翼角与中殿相呼应,做法与前殿一致。两殿均为明、清时期建筑。大雄宝殿为寺中现存最重要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布瓦顶。殿内藻井虽与建筑非同时所造,但制作精美,井壁及天花布满彩绘,精美华丽。在用材比例、制作手法上犹效宋制,柱网开间较大,檐柱侧脚明显,在局部制作手法上既保留了官式建筑特点,也融入了民间工艺风格。是元、明木构建筑工艺过渡、演变,官式与民间手法融合的宝贵实物。

(4)蔚县重泰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涌泉庄乡阎家寨、崔家寨和咸周村三村之间的一片黄土高丘上。为三教合一寺庙,以佛教内容为主。寺内建筑规模均较小,但数量多,布局紧凑,规模完整。是蔚县规模最大,主体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刹。该寺相传建于宋辽时期,明弘治九年(1496年)真慧和尚改建,名为“三圣寺”;嘉靖九年(1530年)经山西潞城王整修,赐名“重泰寺”;清光绪年间曾一度改称“罗汉寺”。寺院占地1.31万平方米。整组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戏楼、山门、弥勒殿、地藏殿、观音殿、千佛殿、释迦殿、三教楼、后禅房。两侧对称建有钟鼓楼、二郎庙、关帝庙、罗汉殿、阎王殿、藏经阁、东西配房等。中院以围墙、便门隔成三进院落,共有殿阁门舍等近40座,一百余间。东西角院分别为方丈禅房、僧舍、伙房等建筑。寺内建筑多为硬山布瓦顶,主要建筑檐部用一斗三升斗拱,殿内彩绘壁画保存完好。寺外西北曾建有塔林,为历代主持僧的墓塔,现仅存砖砌灵塔一座,明嘉靖年间建。

(5)蔚县关帝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县城南关外释迦寺西侧,占地1620平方米,现存建筑均为明代风格。该庙坐北朝南,现存前、中、后三座大殿,正南面为一倒座戏楼,原有的山门、钟鼓楼、诸葛楼、厢房等建筑均已被毁。戏楼,座南朝北,一殿一卷勾连搭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台口明柱三面观。该卷棚梁架中不用双瓜柱罗锅椽,采用三架梁上柁峰架脊檩,用苫背层做出卷棚顶。后硬山部分东、南、西三面青砖到顶,前次间磨砖对缝砌成影壁式看面墙。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悬山卷棚庑殿勾连搭式建筑,后部庑殿顶推山极小,正脊较短,保留了早期建筑的风格。前部卷棚悬山顶,与大殿同宽,进深二间,增加了整个大殿的纵深。中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接单坡悬山卷棚厦,歇山顶的博风板与悬山厦的博风板一坡顺下,这种前后衔接的设计独树一帜,为古建筑中所少见。后殿,单檐歇山顶。整组建筑形式富于变化,建筑手法既遵循了明代官式建筑的基本规制,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手法风格,是明代民间建筑的珍贵范例。

(6)蔚县真武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县城财神庙巷,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至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真武庙坐北朝南,建在3米高的砖砌台基上,占地面积2944平方米。现存建筑布局呈四合院式,由前殿、天王殿、真武大殿、东西配殿、钟楼、碑亭组成。前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布瓦顶,绿琉璃瓦做菱心,前出勾连搭卷棚抱厦。真武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前出卷棚歇山抱厦。抱厦前后檐下施双翘五跴斗栱,抱厦后檐柱间不施装修,卷棚内梁架采用减柱造法。抱厦内东西墙绘道教题材人物壁画。东、西配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布瓦顶。檐下施一斗交麻叶斗栱。前檐明间中辟板门,其余用墙体围护。钟楼为单檐歇山顶,檐下施五踩斗拱,柱子及阑额、普柏枋,保留了金、元时期建筑风格。是明清古建筑形制发展、演变的宝贵实例。

(7)蔚县暖泉华严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暖泉镇,建于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清代重修。占地3400平方米。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禅房等建筑。天王殿,坐落在高约1.3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进深均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七架梁前后单步梁,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跴抹斜斗拱。殿内藻井制作精美,天花彩绘工艺精致。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七架梁前后单步梁,用材壮硕。檐下置重昂五跴斗拱,殿内梁架遍装彩绘,图案精美,是古代建筑中装饰艺术的珍贵实例。

(8)蔚县灵严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县城鼓楼西街,原寺毁于元末,明正统六年(1441年)敕赐重建。现存建筑坐北朝南,由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组成,占地6682平方米。天王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重昂五跴斗栱,斗栱用齐心斗,不用蚂蚱头。角科与两侧平身科连成鸳鸯交首拱,斗拱用材较大,布局疏朗,做工精细,保留了较多的早期大木建筑特征。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跴抹斜拱,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殿内明、次间中部各设覆斗式藻井,井壁用金饰斗拱层层叠涩组成,藻井之间以小天花板相隔,殿顶遍装彩绘天花,图案内容丰富,绘制精美,虽历数百年,保存完好,艳丽如新。是珍贵的明代建筑实例。

(9)蔚县天齐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县城东关外,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整座建筑坐北南南,现存供厅和正殿,占地559平方米。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高7米,面积225.38平方米。单檐庑殿黄琉璃瓦顶,上饰琉璃花脊、吞脊吻。七架梁,双槽柱网,金柱八根。四周檐下施重昂五跴镏金抹斜斗拱,昂嘴扁平,角科昂为异形昂。额、枋均做和玺彩绘,拱眼壁板为琉璃制浮雕黄龙图案,绿地黄龙,高贵华丽,衬托整座建筑金碧辉煌。是一座少见的明代珍贵建筑。供厅位于大殿前,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52.2平方米,单檐卷棚歇山布瓦顶,六架梁前出单步廊。天齐庙大殿建筑形制采用古建筑等级中最高规格的庑殿顶,并上覆黄色琉璃瓦、雕饰龙形图案,是蔚县古建筑中极为特殊的一例。

(10)蔚县故城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宋家庄镇大固城村。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占地面积2365平方米。原建筑大部拆毁,仅存大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悬山布瓦顶,面宽三间,进深二间。五架梁前后出单步廊,前檐明间置木板门两扇。殿内梁架用材硕大,保留明代早期建筑手法。脊檩下墨书题记:“时大明国山西大同府蔚州东乡故城里故城寺德俊於正德贰年岁丁卯季秋吉旦”纪年,并记载了该寺主持僧人名字。大殿东西山墙彩绘儒、释、道三教大水陆壁画,设色艳丽,技法精湛,人物形象逼真。是张家口地区现存寺庙壁画中历史最悠久者,其绘画风格与怀安城昭化寺大殿壁画相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明代绘画艺术的珍品。

(11)蔚县玉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涌泉庄乡卜北堡村南的台地上,建于明代。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东西跨院组成,占地7475平方米。山门为硬山小式门楼。天王殿,硬山布瓦顶,面宽三间,进深二间,五架梁。殿内塑四大天王和一尊接引佛。大雄宝殿,庑殿布瓦顶,前接卷棚抱厦,庑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五架梁。殿顶正脊两侧鸱吻吞口形制硕大,具有明代早期特征。卷棚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梁架遍施彩绘,山墙彩绘大水陆壁画数组,每组人物前有童子执幡在前引领众神,整组壁画内容庞杂,以明代人物、服饰、发式为蓝本,以神话人物为题材,线描设色绘制,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12)蔚县沙子坡老君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暖泉镇北端的台地上,占地1933平方米,观院坐北朝南,所居地势呈四级阶梯状,逐次升高。整组建筑由戏楼、山门、钟鼓楼、三清殿、真武殿、祖师殿、财神殿、文昌殿、窑神殿、斗姆元君殿及斋堂库房组成。是一组布局完整的道教建筑。观中三清殿为主要建筑,硬山布瓦顶,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殿内塑像道教“三清”,东西两墙彩绘壁画“太上老君八十一化胡图”,北墙壁画为正一派南五祖和龙门派五祖画像。壁画将道教起源与发展和中国古代史联系在一起,艺术价值珍贵。

(13)蔚县峰山寺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宋家庄镇郑家庄村东南。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顺治、道光、同治年均有重修。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东西正禅房,占地992平方米。天王殿,单檐硬山布瓦顶,五架梁。殿内两山壁画“天王图”,南北两壁分别为供养人和护法神。殿东西各设一硬山式角门。大雄宝殿,单檐悬山布瓦顶,五架梁,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建筑面积60平方米。殿内保存有完整的壁画,正壁内容为十大明王图,东西两壁以中国传统人物形象和绘画风格诠释了源自印度的释迦牟尼修行成佛的佛传故事,新颖独特。是佛教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14)蔚县弥勒寺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蔚县涌泉庄乡弥勒院村。坐北朝南,占地1.2万平方米。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组成。山门、弥勒殿建于清乾隆年间,大雄宝殿为民国十五年后建。山门,面阔一间,进深二间,硬山布瓦顶。山门两侧建有砖券角门,门上左置钟楼,右置鼓楼,形制小巧,玲珑美观。弥勒殿,硬山布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五架梁前出一步廊。殿内明间塑大肚弥勒佛,弥勒佛背后设一坐台,台上为倒座送子观音。殿西侧有禅房4间,殿东跨院有正禅房四间,东下房五间为伙房,院内水井一眼。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布瓦顶,殿顶正脊中央设铜质宝塔形宝顶,高2米。明间檐下悬“大雄宝殿”匾额,为清代黄庄举人吴世民书。中间3间为释迦殿,殿内墙壁存有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画。

(15)赐儿山云泉寺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张家口市区西部的赐儿山山腰处,建筑最初形成于元代,为民间俗神祈拜场所。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建道教殿堂,成为道家道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佛教入寺建殿,始名“云泉寺”,成为三教合一的寺院。其后,明、清及民国年间几次维修增建。寺内建筑分殿堂与洞窟式两类,佛教、道教和俗神三种内容,共计50余间。殿堂中除天王殿、释迦殿和玉皇阁为单檐歇山布瓦顶建筑外,其他均为硬山布瓦顶建筑。洞窟式庙宇大部分外部做砖木结构座山式门楼或垂花式门楼。寺内西侧石崖下有三个天然奇洞,分别为水洞、冰洞、风洞,相距咫尺,景观迥异。洞旁石壁上存有清末民国年摩崖石刻数幅,元代古榆一株,明清重修碑数通。云泉寺整组建筑依山就势而建,空间高低错落有序,布局疏密张弛适度,并将自然景观巧妙的融入到整体建筑设计之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建筑设计的智慧与理念。

(16)涿鹿观音寺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涿鹿县城北关,俗称北大寺。建于明代,清代多次维修添建,原有屋宇136间,现存两个院落,房屋48间,西院现存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布瓦顶,殿内塑悬山扇面墙和观音像,东、北、西三面墙上彩塑五百罗汉像。后殿面阔五间,硬山布瓦顶。东西厢房各五间;卷棚顶配房九间。后殿东侧设门与东院相通,东院有藏经楼一座,二层硬山顶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体量很小。藏经楼东侧建硬山布瓦顶祖师殿三间。东院尚存其他配房13间。观音寺内建筑多为小式做法,但瓦作、砖雕工艺考究,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17)张家口市水母宫

位于张家口主城区西北卧云山南麓,距市区2.5公里,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水母宫是张家口“皮都”形成和兴旺的产物。张家口历来为中原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贸易互市的重要之地。特别是清雍正年间以后,张(家口)库(伦,今乌兰巴托)商道的逐步繁盛,将张家口催发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毛皮集散地,有“皮都”之称。大量的毛皮在张家口加工鞣制,而经过这里的泉水浸泡、洗鞣的毛皮,皮板柔软,毛色锃亮,质地优良。为毛皮商们带来了滚滚财源,于是纷纷集资,跨泉修建了这座水母宫。以寄托对庇佑神祇的感谢。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时期,冯玉祥、吉鸿昌曾在这里居住,现已辟为纪念馆。今天的水母宫景区依然保持着完好的生态自然景观,已成为市区重要的园林公园。

 (18)蔚县夏源村关帝庙

位于蔚县西合营镇夏源村原南堡堡内。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现存建筑有戏楼、前殿、东西厢房、正殿。该庙的珍贵之处在于东、西厢房两山墙壁画“百工图”。每面墙16幅,共计64幅。壁画由墨线分开画幅,各幅内容不同,均有墨字题名,题名三字的有:豆腐房、剃头房、饧糖房、饼面铺、弓箭铺、铸铁铺、切烟铺、毡帽铺、栗粮店、漂布店、生药店、柳器店、瓷器摊、漏粉局、裱糊局、估衣局、成衣局、首饰楼、分金楼、哑医堂、砖瓦窑、黄纸坊、锡工行、泥工行、书籍斋、读书林等等,四字的有:烟火炮铺、杂货俱全、脂肉俱全、水中生色、描画丹青、游巷贸易、完童耍货、改换缨帽、精选木料、修行渡船、修造轮舆、修造风匣等等。内容囊括了当时社会的各种行业,完整描绘了清代64个行业的产品制作、销售等场景。形象生动的再现了清代的市井生活百态,为研究清代社会行业种类、制作技艺、工艺流程、商铺格局、店面装饰等提供了蓝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

(19)阳原青龙寺

位于阳原县城东南25公里的虎头梁。建于明万历17年,占地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组成。中寺院正南开有大山门,入山门第一排是面阔三间的四大天王过殿,天王殿东西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出天王殿,拾阶而上是面阔三间的大雄宝殿,内塑释迦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佛殿东西各有面阔三间的二层小楼,为禅房和佛堂,俗称东楼房、西楼房。大雄宝殿前院东边有六间配殿,为接窑檐式的建筑,即后半截为土窑,前半截为砖木结构,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配殿内绘有菩萨画像和壁画,却不见塑像。配殿内不设塑像,在寺庙建筑中实属罕见。西寺院西南开有西山门。进入西山门,迎面是面阔三间的泰山圣母殿,圣母殿两侧辟有月亮门,跨进月亮门,后边居中面阔三间的大成殿,内塑孔子像。东西建有廊殿,各有36尊塑像,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称七十二贤,廊殿南端与圣母殿后檐齐。青龙寺,因建在风景秀丽的虎头梁台之上,历来观光旅游、进香拜佛的士民络绎不绝。可惜“文革”中遭浩劫,只有三间大雄宝殿主体建筑尚存。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此寺进行保护,并逐步规划修复。

返回